時間:2021-12-23 14:48:44來源:本站點擊量:1063
1.學校情況
1.1學校概況
青海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成立于1958年,是目前我省唯一一所專門培養藝術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也是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7所藝術院校的后備生培訓基地。1998年創辦了預科,2001年與青海廣播電視大學聯合開辦了舞蹈、音樂、美術三個專業的聯合大專班,形成了集預科、中專、大專教育為一體的教育體系。
學校位于西寧市城中區磚廠路5號,校園占地面積10784平米(約16.17畝),校舍建筑面積14431平米(其中教學附屬設施建筑面積1200平米左右)。2021年學校固定資產為5191.38萬元。
1.2學生情況
2021年,我校招生182人,比上年減少5%,畢業161人,比上年減少9%;在校675人,其中漢族112人、藏族459人、蒙古族27人、其他民族77人,鞏固率為88%。
1.3教師隊伍
目前,學校在編在崗教職工為98人。其中研究生畢業10人、本科畢業62人、大專畢業20人、中專畢業及以下6人。本科以上學歷占教職工總數的73.5%。專業技術人員85人,管理人員11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正高級4人,副高級22人,中級職稱的32人,初級職稱以下人員27人。獲中級職稱以上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68%。
1.4設施設備
學校現有智能電子黑板43套,電子白板30套,RV旅游教學設備一套。樂器337件(包含鋼琴、電子琴、薩克斯等),教學用計算機60臺,音響4套。每個學生平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18489元。現有圖書31932余冊,基本適應了現代教學需求。
2.1學生素質
學生是學校之根本,學生綜合素質充分反映了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我校以學生為出發點,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重視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良好。通過全校教職工的努力,2021年我校學生文化課合格率達85.5%以上、專業技能合格率達100%、體質測評合格率99.5%以上、畢業率達100%。
2.2在校體驗
通過學校多年的努力,學習環境和住宿生活環境有很大的改觀。理論學習滿意度為95%,專業學習滿意度為100%,實習實訓滿意度為96%,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為98%,生活滿意度為97%,校園安全滿意度為98%,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為98%。
2.3資助情況
通過已建立的教育全覆蓋的學生助學政策體系,2021年我校春季發放免學費650人,共計65萬元;助學金395人,共計39.5萬元;免課本費395人,共計7.9萬元;三江源異地上學獎補,發放137.27萬元。秋季發放免學費677人,共計67.7萬元;助學金418人,共計41.8萬元;免課本費418人,共計8.36萬元。
2.4就業質量
2021屆共有畢業生161人,其中升學85人,占53%。對口就業49人,對口就業率97%,與上年基本持平,初次就業起薪在3000元—4000元之間。
2.5職業發展
通過有計劃系統地教學、實習、實踐,學生的學習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得到了提高,崗位遷移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也得到了增強。部分學生已獲得相關證書,有的已在市、省、國家級藝術大賽中獲得好成績:在“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校參賽的四個項目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在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青海省賽區選拔賽”中,我校4名教師分別斬獲“中國音樂金鐘獎青海省選拔賽”聲樂組金獎和銅獎、聲樂組銀獎、古箏組銀獎;在舉辦的“全省第二屆原創舞蹈大賽”中,我校推薦的4個節目分別榮獲院校組2個并列一等獎,1個三等獎,1個優秀獎,學校被組委會評為優秀組織獎。
3.1專業動態調整
我校自創辦以來,堅持為青海社會發展培養各類合格的中等藝術人才,并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結構,課程內容,目前開設有舞蹈表演、聲樂表演、器樂演奏、美術繪畫、幼兒保育(藝術方向)、導游服務等專業。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強省,挖掘、整合、提高、弘揚青海民族文化資源,逐步擴大青海民族文化在全國及世界的影響。拓寬我校專業口徑,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已向省教育廳申請恢復戲曲表演(平弦、藏戲方向)專業和雜技專業。
3.2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圍繞“加強課程管理、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提高教研管理、規范課堂管理、統籌課后管理”等五項管理任務為重心,研究制定《青海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名師精課>工程系列一:“優質課”“精品課”評選方案》,開展“名師精課”機制建設,不斷建強教師隊伍,提高教學水平。在學生文化課提升上,與甘肅省雅博渡口教育建立基礎文化課教學合作。
為了更好的落實 “院校共建”工作,以我校優勢專業學科為立足點,共同搭建教學共享平臺,我校赴東莞-中國南方舞蹈學校、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山東濟南藝術學校、廣西藝術學校開展學習調研,并與東莞-中國南方舞蹈學校、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簽署《“院校合作辦學”合作意向書》,建立學科專業協作關系,按照“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指導思想,面向服務國家和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依托大城市和青藏高原差異化的資源條件形成互補,進一步提升學校藝術人才的培養能力。
今年我校畢業的98名專業學生在藝術聯考中有97人考試合格,藝術專業合格率達99%。
3.3教師培養培訓
學校先后選派33名教職工參加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的“公共課教師培訓”、“美術繪畫專業課培訓”、“職業教育教科研培訓”、“繼續教育專題培訓”“行業系統語言文字提升培訓”等,分別赴甘肅、湖南、河北、北京等地參加觀摩學習,教師們在專業設置、學科建設、管理模式、教育教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發和收獲。二是注重學科帶頭人和青年教師的培養。積極發揮青年教師的作用,為他們提供平臺,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學科帶頭人,今年選拔的中層領導干部8人中,青年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占比達87%。
為了更好的落實 “院校共建”工作,以我校優勢專業學科為立足點,共同搭建教學共享平臺,我校赴東莞市南方舞蹈學校、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山東濟南藝術學校、廣西藝術學校開展學習調研,并與以上院校簽署《“院校合作辦學”合作意向書》,建立學科專業協作關系,按照“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指導思想,面向服務國家和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依托大城市和青藏高原差異化的資源條件形成互補。通過教學研討、學術交流、優勢資源共享,拓展中職學校辦學功能等,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輸送更多優秀文化藝術人才作出積極貢獻。
3.4規范管理情況
3.4.1教學管理
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學校以德育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內容,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重點突出思政教學改革,實現“專業知識+思政教育”相融合。通過開展思政教育進公寓活動,為每位班主任頒發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聘書,值班教師德育課、宿管員與學生談心談話等方式拓展思政教育新途徑。每周組織學生觀看1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開展思政教育主題班會、學生管理工作推進會,班主任交流會等活動,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引領,以生為本、以德為先、立德樹人,塑造學生美好品德、開啟學生智慧人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著力打造德育學校、文明校園。
為了規范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制定并完善了《教學工作管理辦法》、《排練、演出標準及補貼辦法(試行)》、《琴房使用守則》、《音樂廳管理條例》、《圖書資料管理辦法》、《青年藝術團管理條例》、《舞蹈排練廳管理制度》、《學生實習(見習)大綱》、《教材管理制度》、《兼任(外聘)教師管理辦法(試行)》、《教師工作量辦法(試行)》等相關教學制度。
3.4.2學生管理
學生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在學校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我校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因此我們更加重視學生管理工作。為了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有章可循,我校特地編印了《青海省文化藝術學校學生手冊》,內容包含《學生行為規范》、《學生違紀處理規定》、《學生獎學金評選辦法》、《優秀班級評選辦法》、《升降國旗制度》、《學生公寓管理制度》、《教室管理暫行規定》、《琴房使用管理制度》、《排練廳管理制度》、《學生請假制度》、《學生成績考核細則》、《學生出入校門制度》、《住宿學生請假制度》,通過以上規章制度讓學生管理工作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促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傾向,快樂健康成長。
3.4.3財務管理
建立和完善了財務預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資產管理和財產清查制度、采購辦法、會計崗位制度、現金出納崗位制度、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財務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資金管控為核心”的內部控制體系,明確了預算管理、收支管理、固定資產、政府采購、項目管理等領域業務流程控制節點、崗位職責,提出了重要風險點的控制措施,進一步規范了財務行為。
3.4.4后勤管理
規范后勤管理,按需設崗,制定詳細的崗位職責,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制”。進一步規范采購審批程序,嚴格執行《物品采購管理制度》,采購依據公開、公平、公正及節約實用的原則。為了加強學校項目建設管理,提高項目建設和投資收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單位實際制定了《項目建設管理制度》。
3.4.5安全管理
長期以來,我校始終把學校社會綜合治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育人理念,不斷強化學校安全管理,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堅持在常規管理中落實安全管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在工作重點中突出安全工作,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構建平安校園,有效地避免了各種事故的發生,確保學校財產及師生安全。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責任。1、健全組織,提高認識。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學生工作部(統戰部)、后勤保衛部和團委等職能部門利用板報、教師學習、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等形式帶領廣大師生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校園安全的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建設“平安校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使廣大師生對校園安全問題在思想上引起足夠重視,達到了統一認識。2、健全制度,強化責任。建立并逐漸完善了領導帶班和教職工值班制度;建立健全《安全保衛管理制度》;與科室簽訂了《消防安全及消防器材安全責任書》、《安全生產責任書》,與商鋪簽訂了《消防安全責任書》、《安全生產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了學校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各種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和班級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并不定期進行演練;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校園進行安全排查。3、構建網絡,齊抓共管。加強門衛的值班管理,嚴格門衛24小時值班巡查制度,加強夜間巡查力度;嚴格要求宿管工作;加強對師生的餐食和飲水管理;城中區國內安全保衛大隊與學校簽訂了《反恐怖防范工作責任書》;積極協調派出所,構建多位一體的校園安全管理網絡,不但校園安全得到保障,而且給教學提供了安全舒適的良好育人環境,給學校的教學提供了保障,真正起到了安全為教學保駕護航的作用。
3.4.6管理信息化水平
努力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學校校園網絡全覆蓋,基礎設備完善,配有機房、教學終端、網絡多媒體教室,基本滿足每個教學班都配備多媒體。利用全國教師管理系統,對全校的教師進行個人電子檔案管理。
今年以來已推送宣傳稿件152篇,其中廳微信公眾號采用47篇,今日頭條7篇、網易新聞6篇,學習強國2篇,一點資訊1篇,青海日報2篇。我校將宣傳信息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拓展信息宣傳渠道,綜合運用官網、開辦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號等宣傳載體,開設了樹立學校品牌、“名師精課”、特色專業等欄目,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宣傳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成果。
3.5德育工作情況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德育工作,不僅開設有德育相關課程,還利用黑板報、主題班會、墻報、宣傳欄等根據教育主題不定期更換宣傳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風氣。利用校園廣播站,讓學生及時了解身邊乃至國家大事,傳播正能量;通過社團組織,學生自發組織有益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校共青團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扎實開展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愿者活動,例如:每周組織學生觀看1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開展思政教育主題班會、學生管理工作推進會,班主任交流會等活動。
3.6黨建情況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校黨委嚴格按照廳機關黨委工作要求,緊扣主題主線,聚焦黨史學習教育和特色品牌創建,黨建工作穩步推進,被表彰為廳優秀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成效接受廳機關觀摩。一是抓實黨史學習。組織黨委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15次、黨史學習教育讀書班9期、專題研討活動3次,先后開展“黨課開講啦”等專題教育講座16次、為民辦實事5批次,承辦廳系統黨史知識競賽,廣泛開展文藝作品創作展演等特色活動,大力營造共慶百年華誕、共創歷史偉業的濃厚氛圍。二是優化制度體系。重新制定《青海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黨委會議事規則》、《青海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黨委“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規則》、《中共青海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委員會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印發2021年黨的工作要點、紀檢工作要點、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中心組學習計劃。三是夯實黨建基礎。扎實開展“促百分百達標、迎黨百年華誕”以評促建活動,細化完善各支部黨建“任務清單”。進一步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把黨員教育和組織管理結合起來,堅持“三會一課”制度,不斷提高黨員“四個意識”。發展入黨積極分子3名,表彰優秀黨員9名、優秀黨務工作者4名、先進基層黨組織2個。
針對中職學校的特點,繼續堅持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技能訓練。2021年我校繼續致力于畢業班學生實習演出,鍛煉實踐能力,增加舞臺經驗。12月中旬先后舉辦畢業生舞蹈科、音樂科專場演出和2021年畢業生匯報演出。這些演出給學生提供了多次上臺實踐的機會,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還為學校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效應。
5.1經費
2021年省級現代職業教育資金
現代職業教育資金支出撥付715萬元,主要完成綠化及相關教學設施養護面積2500平方米、樂器購置數量17件、綜合樓加貼保溫層面積3000平方米、教師培訓35人次、建設校園信息化系統一套、購置設備故障率小于10%、設備質量合格率大于90%,以上預算資金的實際執行,有效改善了辦學環境及教學設備設施質量,滿足了廣大師生的需要并提升了教學質量。
5.2政策措施
依據學校章程,實行校長負責制,賦予學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落實教師編制103人。
緊緊圍繞習近平對職業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職業教育要求和省廳工作中心,突出教師素質、教法創新、優秀人才培養,內抓管理強素質,外塑形象樹品牌,持續推進“四大工程”,努力建設特色鮮明、專業突出的優質中職藝術學校。一是持續推進生源質量提升工程。組織精干師資力量組成招生工作組,分赴6州兩市開展招生,嚴把生源質量,招錄符合專業標準、有培養潛質的優質生源。二是持續推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與國內知名藝術院校開展“院校共建”,探索互派交流,3+2學制、課件共享、信息互通機制。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建立基礎文化課教學合作。開展“名師精課”機制建設,不斷建強教師隊伍,提高教學水平。三是持續推進學校品牌提升工程。推動建立一批涉及中小學、各類社會藝術培訓機構、相關企業的實訓基地、藝術生源培養和社會藝術服務基地;打造“省藝校名師講堂”,邀請國內知名教授,開展專題講座,并聘請擔任我校“客座教授”,參與我校專業教學工作;積極參與省內外各類聲器樂、舞蹈、美術比賽,不斷提升學校在省內外藝術教育體系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四是持續推進平安校園建設工程。以師生安全、校園安全、食品安全及消防安全工作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安全防范意識培養、安全知識教育和安全技能訓練。完善物防、技防、人防、聯防手段,深入排查整治校園安全隱患,營造安全、和諧、有序的校園環境。
學校在專業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有待改進和提高。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專業教師整體水平還不夠高,高精尖教師數量有限。在較高標準上,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教師隊伍建設有待繼續提升。
優勢專業數量不多,各專業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品牌專業和專業特色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教學改革研究尚未有實質性的突破,高水平的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較少。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方面還有待深入探索。
優質生源的發掘、篩選有待加強。文化藝術特別是音樂和舞蹈人才,需要先天條件作為基礎。生源先天條件差,教育成果不理想。發掘并篩選先天條件好的優質生源,還需要從培養高端人才后備軍和提升學校檔次的高度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