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17 11:19:19來源:本站點擊量:1087
該部教材集學校教學一線骨干教師組成編撰團隊。于2018年四月起多次深入基層采風,請教民間老藝人和非遺專家,在土族、撒拉族民間舞蹈元素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形成了符合中專舞蹈教學的初級教材,并及時召開專家論證會,得到了業界專家們的一致認可。該部教材歷時三年之久,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終于正式出版,填補了我國該研究領域的空白,為傳承青海撒拉族、土族民族民間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教材在原生態的形式和風格的基礎上,采用元素提煉法,從身體各部位的單一分解練習到較復雜多變的訓練性組合以及風格濃郁的表演性組合。教材分為男班訓練教材和女班訓練教材。
男班訓練教材共九個訓練組合,其中《體態舞姿訓練》、《手位訓練》、《腳位訓練》、《眼神訓練》、《步伐訓練》將手位、腳位、手型、步伐、眼神等進行較單一的練習。《手位與步伐訓練》、《篩子舞訓練》、《打墻舞訓練》、《黃河上的浪尖人》是動作和物資的綜合運用和發展,在律動、節奏、舞姿、舞匯等方面更加豐富、多變每個組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
通過基礎訓練讓學生初步掌握基本體態、手型和步伐訓練,解決上肢挺拔、下肢膝部柔韌屈伸,腳下推踩的協調配合,使動作更加流暢、自如。表演性組合要啟發、培養學生的表演興趣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其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以情帶意、以意帶形的風格特征。
女班訓練教材中共十二個訓練組合,其中《體態訓練》、《手位訓練》、《步伐訓練》、《眼神訓練》、《繞腕與繞胯訓練》、《湯瓶舞訓練》是動作和舞姿的綜合運用和發展,在律動、節奏、舞姿、舞匯等方面更加豐富、多變每個組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學校對象為三年級和四年級學生,通過不同組合的訓練目的,進一步開發學生身體局部運動的支配能力。在訓練表現技能的同時,注重民間舞蹈表演手段特色的訓練,使學生在訓練舞蹈體能的環境中,亦接受舞蹈文化教育。
上一篇:文明禮儀伴我行 安全教育記心間
下一篇:“藝校人”齊心,迎接新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