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17 11:14:33來源:本站點擊量:1519
1.學校情況
1.1學校概況
青海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成立于1958年,是目前我省唯一一所專門培養藝術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也是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是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的后備生培訓基地。1998年創辦了預科,2001年與青海廣播電視大學聯合開辦了舞蹈、音樂、美術三個專業的聯合大專班,形成了集預科、中專、大專教育為一體的教育體系。
學校位于西寧市城中區磚廠路5號,校園占地面積10784平米(約16.17畝),校舍建筑面積14431平米(其中教學附屬設施建筑面積1200平米左右)。2020年學校固定資產為51352666.04元。
1.2學生情況
2020年,我校招生192人,比上年減少13%,畢業178人,比上年增加11%;在校676人,其中漢族112人、藏族492人、蒙古族27人、其他民族45人,鞏固率為93%。
1.3教師隊伍
目前,學校在編在崗教職工為95人。其中研究生9人、本科63人、大專20人、中專及以下3人,本科以上學歷占教職工總數的76%。專業技術人員83人,管理人員10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26名,中級職稱25名,初級職稱以下人員32名,中級職稱以上教師占教師總人數61%,與上一年無變化。
1.4設施設備
學校現有智能電子黑板43套,RV旅游教學設備一套。電子白板30套,樂器337件(包含鋼琴、電子琴、薩克斯等),教學用計算機60臺,音響4套等,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為18489元,比上一年度增加36 %。現有圖書30000余冊。
2.學生發展
2.1學生素質
學生是學校之根本,學生綜合素質充分反映了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我校以學生為出發點,以教學工作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重視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良好。通過全校教職工的努力,2020年我校學生文化課合格率達85%以上、專業技能合格率達100%、體質測評合格率98%以上、畢業率達100%。
2.2在校體驗
通過學校多年的努力,學習環境和住宿生活環境有很大的改觀。理論學習滿意度為95%,專業學習滿意度為100%,實習實訓滿意度為96%,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為98%,生活滿意度為97%,校園安全滿意度為98%,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為98%。
2.3資助情況
通過已建立的教育全覆蓋的學生助學政策體系,2020年我校春季發放免學費677人,共計67.7萬元;助學金404人,共計40.4萬元;免課本費404人,共計8.08萬元;三江源異地上學獎補,發放139.37萬元。秋季發放免學費677人,共計67.7萬元;助學金418人,共計41.8萬元;免課本費418人,共計8.36萬元。
2.4就業質量
2020屆共有畢業生178人,其中升學126人,占71%,較去年提高0.5個百分點。對口就業37人,對口就業率97%,與上年基本持平,初次就業起薪在3000元—4500元之間。
2.5職業發展
通過有計劃系統地教學、實習、實踐,學生的學習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得到了提高,崗位遷移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也得到了增強。部分學生已獲得相關證書,有的已在市、省、國家級藝術大賽中獲得好成績:我校器樂三年級學生穆麗蕓在2020年的四屆“央音”全國青少年藝術展演西寧市古箏獨奏高中組別銀獎,2020華夏之星青少年藝術展評中榮獲全國總決賽九級組二等獎,省級公開賽九級組二等獎;在2020年第四屆全省書畫大賽中,我校美術三年級學生完瑪桑毛,美術一年級張明裕獲得中學組一等獎,美術二年級多杰才讓獲得中學組二等獎,美術二年級陳生金獲中學組三等獎。教師侃卓吉榮獲教師組二等獎,魏曉燕獲教師組優秀獎;19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斗措在全省技能大賽中獲省級二等獎。
3.質量保障措施
3.1專業動態調整
我校自創辦以來,堅持為青海社會發展培養各類合格的中等藝術人才,并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結構,課程內容,目前開設有舞蹈表演、聲樂表演、器樂演奏、美術繪畫、幼兒保育(藝術方向)、導游服務等專業。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強省,挖掘、整合、提高、弘揚青海民族文化資源,逐步擴大青海民族文化在全國及世界的影響。拓寬我校專業口徑,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已向省教育廳申請恢復戲曲表演(平弦、藏戲方向)專業和雜技與魔術表演專業。
3.2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開設公共基礎課:政治、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計算機等。專業設置為舞蹈表演、聲樂表演、器樂表演、美術繪畫、學前教育(2020屆起為幼兒保育專業)。2020年師資隊伍為專職61人,兼職14人,長聘13,臨聘17人,共105人。其中:1、舞蹈:專職28人,兼職4人,長聘4人,臨聘7人;2、音樂:專職20人,兼職3人,長聘4人,臨聘4人;3、美術:專職2人,兼職1人,長聘2人。4、文化:專職12人,兼職8人,長聘3人,臨聘5人。《青海藏族民間舞教材》校本教材、《青海土族、撒拉族民間舞教材》校本教材均已完成出版發行工作,同時作為課題已申報《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我校《正音校本教材》已完成編印工作,目前已委托出版方出版。文化基礎課選用現行人教版初、高中教材,專業教材選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中等專業學校教學需要,已形成較為穩定的教材。
3.3教師培養培訓
2020年,我校共有83名教師參加網絡繼續教育學習,除了必學課時,教師還根據所帶專業需求自選課時學習。我校還選派24名教職工參加了省教育廳組織的“公共課教師培訓”、“美術繪畫專業課培訓”、“職業教育教科研培訓”、“繼續教育專題培訓”等,分別赴甘肅、湖南、河北等地參加觀摩學習,教師們在專業設置、學科建設、管理模式以及藝術教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啟發和收獲。
同時我校面向外省藝術院校積極開展共建活動。與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院校開展院校合作,旨在通過結對幫扶的形式,提高我校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
3.4規范管理情況
3.4.1教學管理
為加強學校教學管理,堅持以制度管事,以制度育人,進一步推進各項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我校2016年制定了《青海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制度匯編》,目前各項制度正在運行中。其中包括崗位職責、學校管理制度兩大部分,學校管理制度又包括主要工作制度、教職工考勤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安全保護管理制度。如遇特殊情況則由學校行政辦公會議集體討論決定執行。
為了保障教學的有效開展,做到規范教學。我校制定了《教學工作管理辦法》、《排練、演出標準及補貼辦法(試行)》、《琴房使用守則》、《音樂廳管理條例》、《圖書資料管理辦法》、《青年藝術團管理條例》、《舞蹈排練廳管理制度》、《學生實習(見習大綱)》、《教材管理制度》、《兼任(外聘)教師管理辦法(試行)》、《教師工作量辦法(試行)》等14條教學制度。
3.4.2學生管理
學生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在學校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我校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因此我們更加重視學生管理工作。為了使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有章可循,我校特地編印了《青海省文化藝術學校學生手冊》,內容包含《學生行為規范》、《學生違紀處理規定》、《學生獎學金評選辦法》、《優秀班級評選辦法》、《升降國旗制度》、《學生公寓管理制度》、《教室管理暫行規定》、《琴房使用管理制度》、《排練廳管理制度》、《學生請假制度》、《學生成績考核細則》、《學生出入校門制度》、《住宿學生請假制度》,通過以上規章制度讓學生管理工作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促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良傾向,快樂健康成長。
3.4.3財務管理
建立和完善了財務預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資產管理和財產清查制度、采購辦法、會計崗位制度、現金出納崗位制度、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等財務管理制度。建立了“以預算管理為主線,以資金管控為核心”的內部控制體系,明確了預算管理、收支管理、固定資產、政府采購、項目管理等領域業務流程控制節點、崗位職責,提出了重要風險點的控制措施,進一步規范了財務行為。
3.4.4后勤管理
規范后勤管理,按需設崗,制定詳細的崗位職責,嚴格執行“一崗雙責制”。進一步規范采購審批程序,嚴格執行《物品采購管理制度》,采購依據公開、公平、公正及節約實用的原則。為了加強學校項目建設管理,提高項目建設和投資收益,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單位實際制定了《項目建設管理制度》。
3.4.5安全管理
長期以來,我校始終把學校社會綜合治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育人理念,不斷強化學校安全管理,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堅持在常規管理中落實安全管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在工作重點中突出安全工作,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構建平安校園,有效地避免了各種事故的發生,確保學校財產及師生安全。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責任。1、健全組織,提高認識。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學生工作部(統戰部)、后勤保衛部和團委等職能部門利用板報、教師學習、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等形式帶領廣大師生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校園安全的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建設“平安校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使廣大師生對校園安全問題在思想上引起足夠重視,達到了統一認識。2、健全制度,強化責任。建立并逐漸完善了領導帶班和教職工值班制度;建立健全《安全保衛管理制度》;與科室簽訂了《消防安全及消防器材安全責任書》、《安全生產責任書》,與商鋪簽訂了《消防安全責任書》、《安全生產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制定了學校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各種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和班級安全工作應急預案,并不定期進行演練;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校園進行安全排查。3、構建網絡,齊抓共管。加強門衛的值班管理,嚴格門衛24小時值班巡查制度,加強夜間巡查力度;嚴格要求宿管工作;加強對師生的餐食和飲水管理;城中區國內安全保衛大隊與學校簽訂了《反恐怖防范工作責任書》;積極協調派出所,構建多位一體的校園安全管理網絡,不但校園安全得到保障,而且給教學提供了安全舒適的良好育人環境,給學校的教學提供了保障,真正起到了安全為教學保駕護航的作用。
3.4.6管理信息化水平
努力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學校校園網絡全覆蓋,基礎設備完善,配有機房、教學終端、網絡多媒體教室,基本滿足每個教學班都配備多媒體。利用全國教師管理系統,對全校的教師進行個人電子檔案管理。
3.5德育工作情況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德育工作,不僅開設有德育相關課程,還利用黑板報、主題班會、墻報、宣傳欄等根據教育主題不定期更換宣傳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風氣。利用校園廣播站,讓學生及時了解身邊乃至國家大事,傳播正能量;通過社團組織,學生自發組織有益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校共青團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扎實開展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開展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愿者活動,例如:雷活動月組織學生打掃校園環境衛生、赴敬老院獻愛心、開展用實際行動踐行雷鋒精神的主題班會;清明節組織學生赴烈士陵園掃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弘揚革命傳統及教育等活動。
3.6黨建情況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等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①嚴格落實校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
全年中心組學習共15次。一年來組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等會議精神,廳每月工作例會和廳黨組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精神等以及中央、省委、省廳有關文件精神。
②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政治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
一是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納入總體部署,結合學校工作實際簽定了《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列出、列清、列細責任清單。二是繼續推行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使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三組織開展廉政黨課講座和談心談話活動,校領導講廉政黨課4人次,校黨委和各支部開展廉政談話50人次。
③扎實開展作風突出問題集中整治轉型行動。
以中層黨員干部為重點,在全體黨員干部中開展集中整治,結合學校環境綜合整治30天行動,拓展外延,突出重點,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找準、找細、找實,列出問題清單和整改措施。
4.校企合作(學生實習情況)
針對中職學校的特點,繼續堅持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和技能訓練。2020年我校繼續致力于畢業班學生實習演出,鍛煉實踐能力,增加舞臺經驗。12月中旬先后舉辦畢業生舞蹈科、音樂科專場演出和2020年畢業生匯報演出。這些演出給學生提供了多次上臺實踐的機會,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還為學校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效應。
5.舉辦者履責
5.1經費
2020年,省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財政廳高度重視省藝校發展,從政策上、財政上予以支持。根據資金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與要求,嚴格實施用款計劃,專款專用,政府采購項目資金嚴格按采購程序進行使用。
(一)2020年本單位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下達及績效目標情況如下:
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項目
①《青海省財政廳關于下達2020年第三批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省級院校)的通知》(青財教字[2020]1523號),下達資金195萬元,績效目標為:采購智能黑板43塊,改善教學條件,提升文化課及專業課教學質量;修繕排練廳門43扇,教室門59扇,改善教學環境,提升教學質量;購買聲樂演出服92套,提升音樂專業實訓演出質量并提升聲樂專業全省知名度;實訓音樂廳演出設備一套,提升音樂專業實訓演出效果;購買辦公樓大廳LED屏幕一塊,用于改善省藝校辦公環境,便于增加宣傳力度。
②根據《青海省財政廳 青海省教育廳關于下達2020年第二批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省級院校)的通知》( 青財教字[2020]622號)下達資金20萬元;績效目標為用于1+x項目,增添幼兒保育教學課程,購置醫療幼兒保育教學器具,提升專業多樣性。
③根據 《青海省財政廳 青海省教育廳關于下達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省級院校)的通知》(青財教字[2020]399號)下達資金576萬元,績效目標為導游專業建設,包括修繕教室及宿舍2500平方米,導游專業建設教材一套,增加導游專業學生招生數量40人,促進導游行業發展,拓寬藝校人才領域;音樂專業建設,購置音樂教學器材,擴招音樂專業學生40人,解決器樂專業學生樂器不足問題,提升器樂專業教育質量;購置圖書,補充專業類及社科類書籍;校園文化建設增加校園綠化面積4000平方米,校園文化墻裝飾達3000平方米,改善校園環境,提升校園內外觀感,建設美麗校園并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雙師型隊伍建設,聘用雙師型教師10人,保障專業教學質量。
(二)2020省級現代職業教育資金
現代職業教育資金支出194.09萬元,主要完成鋪設地膠2240.52平方米、教學樓、辦公樓、綜合樓粉刷及修繕2057.55平方米,購置學生床墊688個,購置演出服裝426套,購置美術畫椅畫桌148件、教具124件,購置學生衣柜1 64個,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這一方式完成了舞蹈科。音樂科老師培訓這一目標;以上預算資金的實際執行,有效改善了辦學環境及教學設備設施質量,滿足了廣大師生的需要并提升了教學質量。
5.2政策措施
依據學校章程,實行校長負責制,賦予學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落實教師編制103人。
6.特色創新
2014年為青海省教育廳數字化資源建設平臺開發完成我校“青海藏族民間舞”精品課程,并在青海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發布。
我校已完成校本教材《青海藏族民間舞教材》、《青海土族、撒拉族民族民間舞教材》的出版工作,目前已運用到學期教學工作中。這兩部教材的整理、編纂,是集我校60年舞蹈教學和老一輩舞蹈工作者長期藝術實踐的總結,也是我校舞蹈藝術教育成果的系統體現。通過長期教學實踐,對青海民間舞蹈概況的了解,認真研讀,仔細剖析總結與歸納為“膝、腳、胯腰胸、肩臂手”四個方面的動律特點,在體現民間舞風格特點中,具有極強的代表性,或是能夠有提煉發展空間的元素動作和韻律特點。
7.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我校目前針對人才培養主要面臨師資不足的問題。
伴隨著藝術教育的快速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滯后的問題開始暴露出來,成為制約我校藝術專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由于吸引力和競爭力總體不強,藝術職業院校要引進人才,尤其是專業帶頭人、學科帶頭人這樣的緊缺人才,難度相對更大。加強藝術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應該加大師資的培養、引進力度外,多渠道解決藝術師資短缺問題。目前,我校積極、大力從各社會藝術團體引進專業人士,并鼓勵他們盡快獲取相應的教師資格證,在職務評聘、獎勵、進修、培訓等方面,保證他們與我校藝術教師同等待遇。